关于多音轨合成铃声音量略小于单音轨铃声音量的原因
关于多音轨合成铃声音量略小于单音轨铃声音量的原因,我的个人理解如下(欢迎专业人士指点):
511的扬声器的频率–增益关系曲线是一个不规则的、有起伏的梯形连续曲线,响应频率范围大概在0.3kHz–8kHz之内,增益大概在60db–100db左右。大致可以把这个带宽分为两个部分:
第1部分,0.3kHz–4kHz:属于对人的说话、语音等中频信号响应区。这部分响应曲线比较平滑,除了起始阶段有衰落之外,这部分响应曲线对应的的增益基本保持在80db左右。这是因为,手机要求对语音信号的响应比较平稳、温和,这样人听上去才比较舒服。
第2部分,4kHz–8kHz:属于对铃声、报警等特殊信号的频率响应区。手机对铃声、报警等音效的要求是频率相对较高,听上去尖锐一些,音量大一些。因此,这部分响应曲线对应的增益普遍高于第一部分,曲线形状接近一个开口向下的、尖锐的抛物线,但是4kHz和8kHz附近的衰落比较快,到8kHz附近又衰落到了60db左右,说明这部分响应曲线变化率比较快,不是很平滑。第二部分曲线的峰值增益在100db左右,对应在6.5kHz附近。
于是,对于单音轨的铃声,由于频率固定,一般处于第二部分响应峰值附近,对应的增益就在90db左右,听上去声音会比较大;但是对于多音轨合成铃声,组成铃声的频率成分比较多,不规则的分布在频率轴上,那么这些频率成分对应的增益也各不相同,比如以众多音轨铃声有三个频率成分:5kHz(85db) 6.2kHz(90db) 7kHz(65db),那么这个铃声通过扬声器的输出平均增益就是(85+90+65)/3=80db,自然小于单音轨铃声的90db,听上去自然音量就小一些了。
总之,扬声器的频率–增益响应特性决定了多音轨的铃声音量一般来说略小于单音轨的铃声音量。
也许有人要问,为什么不把第二部分的响应曲线也设计成既平滑、输出增益又高的形状呢?这主要由于扬声器的本身特性限制的:扬声器的最大输出功率是有限的,如果要提高输出增益,响应曲线就必须变得更尖锐,可这样所包含的频率带宽就窄了;如果要增加频率带宽,则必须降低最大输出增益,这样才可以使响应曲线变得平滑。所以,鱼和熊掌不可兼得,人们根据不同的要求、不同的条件来选择不同的响应曲线,就好像前面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曲线之间的明显区别一样。
转载请注明:范的资源库 » 关于多音轨合成铃声音量略小于单音轨铃声音量的原因